一.目的要求:
(一)了解神经阻滞的麻醉前用药和麻醉所需的常用器材。
(二)熟悉神经阻滞常用的局麻药及药液配法。
(三)熟悉常用的神经阻滞操作方法。
(四)熟悉局部浸润麻醉的操作方法。
二.见习学时:3学时
三.见习方法
进手术室观看老师操作或观看录相,在示教室同学相互学习神经阻滞定位。
四.见习内容:
(—)神经阻滞的麻醉前用药和所需器材
1.麻醉前用药:常用苯巴比妥钠0.1或安定5—l0mg肌注。
2.所需器材:一般可用硬膜外腔阻滞穿刺包代之,包括皮肤消毒用具,无菌单、2ml或5ml、20ml注射器各l付,6.5号或7号长,短穿刺针。
(二)神经阻滞时局麻药配制
1.1%利多卡因+0.25布比卡因
2.1%利多卡因+0.1%丁卡因
3.1.5%利多卡因
可视病情及手术需要加入1:20万肾上腺素。
五.常用神经阻滞的操作方法
(—)颈丛神经阻滞
1.颈浅丛神经阻滞法
病人仰卧、去枕,头偏向对侧,让病人抬头显露胸锁乳突肌,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即为穿刺点。
常规皮肤消毒,用22G长约3.5cm穿刺针自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,缓慢进针,遇一刺破纸张样的落空感后示针尖已穿透颈阔肌筋膜,将局麻药注射到肌膜下,也可在颈阔肌的表面分别向上,前,下方向注射局麻药各3ml,以分别阻滞枕小、耳大、颈皮及锁骨上神经。
注意:①注药前回抽,无血及脑脊液后才能注射局麻药。
②不可将局麻药注射到胸锁乳突肌内。
2.颈深丛神经阻滞法
病人仰卧,头偏向对侧,双上肢紧贴身体两例,自乳突尖至锁骨中点之间作一连线,此线中点即第4颈椎横突位置,该点一般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点附近。乳突尖下方1—1.5cm处为第2颈椎横突。2.4横突之间为第3颈椎横突。在2.3.4
横突处分别作标记。
常规消毒皮肤,于颈2.3.4横突标记处分别作皮丘,先行颈4神经阻滞。用22G长3.5cm穿刺针在颈4横突标记点与皮肤垂直进针,当进针2—4cm,若遇坚实的骨质,说明己触及横突,稍退针再向外找到横突尖端,回抽无血及脑脊液,即可注射局麻药3ml。以相同方法分别阻滞颈2、3神经。
目前临床多采用改良的阻滞法,即以颈4横突为穿刺点,当针尖抵达颈4横突尖端,回抽无血及脑脊液,一次注入局麻药10—15ml,可阻滞同侧颈丛神经。
(二)臂丛神经阻滞法
1.肌间沟阻滞法
病人去枕仰卧,头偏向对侧,上肢紧贴体旁,手尽量下垂,显露胸锁乳突肌锁骨头,在锁骨头的后缘摸到前斜角肌,再往后外侧可摸到中斜角肌,在前、中斜角肌之间可摸到一上窄下宽的三角形间隙,其底边是肩甲舌骨肌,此间隙即为肌间沟。穿刺点在肌间沟靠近底边处或锁骨上2cm处。
颈部皮肤常规消毒,右手持一长约3—4cm的22G穿刺针于穿刺点垂直刺入皮肤。略向尾侧推进,当针穿透鞘膜时,有阻力消失感或出现异感,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及气体,即可注射局麻药20—25ml(成人),若无异感可稍向后下进针lcm左右,反复回抽无血无脑脊液及气体后注射局麻药。此法较易掌握,小容量局麻药即可阻滞上臂及肩部,但尺神经阻滞起效迟或阻滞不全。
2.腋路阻滞法
病人仰卧,患肢外展90度,屈肘90度,前臂外旋,手背贴床,呈举手敬礼状。于腋窝部扪及腋动脉搏动,搏动最明显处为穿刺点。
局部皮肤消毒,以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于腋动脉搏动处,右手持穿刺针,针与动脉呈30度夹角斜向腋窝顶方向刺入,当针尖进入腋鞘时有明显落空感,停针松手,针随腋动脉搏动而摆动,回抽无血后,成人可一次注射局麻药30—40ml。注射完毕腋部可扪及一棱形肿胀包块。
此法上臂阻滞效果较差,桡神经有时阻滞不全。
(三)局部浸润麻醉
1.局麻药:常用0.5%—l%普鲁卡因,0.25%—0.5%利多卡因,0.25%布比卡因。无禁忌证时可加1/40万肾上腺素。
2.操作方法:局部皮肤消毒,针尖斜面向下刺入皮内,注射局麻药形成桔皮样皮
丘,然后用22G长lOcm穿刺针经皮丘刺入,行皮下浸润,再向深层肌肉、筋膜等分
层浸润。应注意穿刺针须从已浸润的部位逐层向远处浸润,注射局麻药时适当加压,形
成张力性浸润,注药前回抽以防局麻药误注入血管内。
五.思考题
在实施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时,为预防局麻药中毒,在局麻药剂量上应如何
考虑?
六.分析题
1.患者,男,35kg,拟行“左手清创缝合术”,选择腋路臂丛神经阻滞。穿刺针进入腋鞘后回抽无血,注入1.5%利多卡因40ml,10分钟后患者出现烦躁不安、胸闷,紧接着出现面部和四肢肢端肌震颤。问:患者发生了何种并发症?如何紧急处理?
2.患者,女,50岁,拟行“甲状腺癌根治术”,选用颈丛神经阻滞。术前血压17.3/12.0kPa(130/90mmHg),心率62次/分,呼吸20次/分。针尖达颈4横突后回抽无血,注入l%利多卡因与0.25%布比卡闲混合液4ml时,病人发绀,紧接着呼吸停止,神志消失,脉搏慢且弱。问:该病人最可能发生了哪种颈丛神经阻滞并发症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