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.目的要求
熟悉麻醉管理的基本内容,认识麻醉期间对病人进行全面,系统,连续观察与管理的重要性。
二.见习时间:2—3小时
三.见习方法
结合具体病例进行分析、讨论。
四.具体内容
(—)呼吸系统观察管理和基本内容
1.一般指标:呼吸频率、节律、幅度、方式、呼吸道通畅度、呼吸音、皮肤粘膜颜色等。
2.监测指标:气道压、潮气量、分钟通气量、血气分析,脉搏血氧饱和度、呼气末CO2浓度测定等。
3.熟悉各项观察,监测指标的正常值与异常表现。掌握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改善通气的简单有效方法。如改变头颈位置、托下颌、吸氧、改变通气方式……等。
4.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在麻醉手术期间影响呼吸功能的常见因素,如疾病本身,麻醉药物与方法、肌松药作用、手术方式与创伤、病人体位……等。
(二)循环系统管理和基本内容
1.一般无创监测指标:血压、脉搏、心率、心音、心电图、尿量、微循环等(有条件者也可行无创心功能测定)。
2.有创监测指标:中心静脉压、直接动脉测压、肺动脉压、肺毛细血管契压、心排血量等。
3.麻醉手术中,循环系统的变化最常见。结合具体病例分析引起血压下降、升高和心率增快、减慢的常见原因及紧急处理方法。
例如麻醉手术期间出现血压下降的原因,常见有①血容量不足,手术野失血多或短期内大量失血;②失液太多:尿量多如尿崩,或大量利尿脱水,或大量出汗等;③麻醉过深;④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不当;⑤手术的牵拉反应;⑥缺氧、二氧化碳蓄积晚期;⑦高碳酸血症患者急速排出CO2;⑧心功能不全等。应针对原因及时处理。
(三)神经系统监测,如神志、瞳孔,光反应,神经反射,颅内压……等。
(四)其他
1.体温监测:在婴幼儿、儿童、发热的病人、低温麻醉病人尤为重要。
2.血液、尿等实验室检查。
(五)血药浓度监测
麻醉过程中监测各种麻醉药物的血浓度,对随时调整麻醉深浅等有利。
(六)肌松药作用的监测,用周围神经刺激器监测肌松药作用,根据手术需要调整肌松药用量,控制肌松程度。
五.思考题
1.全麻病人中,病人出现呼吸频率慢,潮气量降低,常见原因有哪些?
2.椎管内麻醉中常易发生血压下降,心率减慢,试述其主要原因?
3.麻醉手术期间,引起心率增快的常见原因有哪些?
4.呼气末CO2分压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?其降低或升高的可能原因是什么?
|